发布时间:2018-11-30
1977年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将健康概念确定为“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,而是身体、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”。然而在我们身边,有一个庞大的群体,他们总感觉身体不适,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器质性病变,这就是“亚健康状态”。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,截至2014年底,全球健康人仅占人群总数的5%,被确诊患有各种疾病的,占人群总数的20%,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约占人群总数的75%。
睡眠不足:社会精英人士从业性质特殊、生活习惯不规律、身心压力大,常常伴随有睡眠不足、精神及食欲不振、体虚乏力、性功能减退等症状。
缺乏运动:出门有车坐,上楼有电梯,不肯迈开腿,四肢无力、疲劳昏沉严重影响生活品质。
三餐不定:一日三餐没有规律,肠胃功能紊乱。
依赖手机:长时间面对电脑及手机,眼睛疲劳、颈椎疾病高发。
2007年,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《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》,从中医的角度对亚健康的概念、常见临床表现、诊断标准等进行了明确描述,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。
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《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》指出: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。处于亚健康状态者,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,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、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。
1、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,如疲劳、虚弱、情绪改变等,肌肉及关节酸痛、头昏头痛、心悸胸闷、心悸气短,形寒肢冷、手足麻木、睡眠紊乱、食欲不振、脘腹不适、便溏便秘、性功能减退、怕冷怕热、易于感冒、眼部干涩等;心理方面可表现有情绪低落、心烦意乱、焦躁不安、急躁易怒、恐惧胆怯、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不能集中、精力不足、反应迟钝等;其状况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明确;
2、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减退所致的各种虚弱表现;社会交往方面可表现有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,工作、学习困难,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、家庭关系,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。
3、微生态失衡状态;
4、某些疾病的病前生理病理学改变。
临床评定的、不能解释的、持续或反复发作的、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慢性疲劳。该疲劳是新发的或有明确的开始(不是终生的);不是持续用力的结果;经休息后不能明显缓解;导致工作、学习、社交或个人活动能力较以前有明显下降。